觇孔㊙️ 发表于 前天 17:59

刚准备喷,结果一看就是峰海发的贴

峰海 发表于 前天 18:00

@@@@pa 发表于 2025-09-03 17:57
悄悄打听大佬的股权是上市公司吗?哪家公司我也去买点

没有没有,技术合伙的小单位而已,每年分一点汤汤水水,不值一提。

docu 发表于 前天 18:46

论坛里有人问哪个旋好,我只推荐峰海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河马骑骆驼 发表于 前天 19:02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jianxiao.png所以弹道和o圈有毛关系 打磨o圈仙人 不是因为用你的上旋才有的好些的弹道 最后归为打磨o圈改善弹道的必要性?

daieufsi 发表于 前天 19:16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2:03
要不要私聊全身照给你,更劲爆哦

我要我要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天龙人 发表于 前天 19:24

整个龙创那种可以无脑塞管子的上旋,把价格打下来。现在11哪款很多红色发射器装不进去

小苹果的老苹果 发表于 前天 19:41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zhoumei.png主要是我的发射器全部都是峰海的,实在不知道其他家的怎么样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

峰海 发表于 前天 19:56

河马骑骆驼 发表于 2025-09-03 19:02
所以弹道和o圈有毛关系 打磨o圈仙人 不是因为用你的上旋才有的好些的弹道 最后归为打磨o圈改善弹道的必要性?

适度打磨缩小O圈主要是减少摩擦阻力造成的跑分损失和尽可能加快天梯复位速度,确实和蛋道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打磨O圈风波的实质,更大程度上是意气用事和抬杠的结果,已经与技术问题相去很远了。单纯从技术角度说,打磨O圈只要手上有轻重,并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用来反驳的所谓O圈打磨以后会如何如何的恶果,纯粹是直觉加上想象的结果,再加上不假思索的跟风,就成了一场为了反而反的活动。

峰海 发表于 前天 20:16

天龙人 发表于 2025-09-03 19:24
整个龙创那种可以无脑塞管子的上旋,把价格打下来。现在11哪款很多红色发射器装不进去

难度确实有点大,算个尺寸账就知道了。外10的旋,外壳算最小0.5毫米厚吧,内径只剩下9。要留出直径7.5的水蛋通道,摩擦片就只能最厚做到0.75毫米。以非金属材料来做的话,这个厚度能支持的强度和耐用性堪忧。要保摩擦片强度,就只能向旋内侧加厚,这样摩擦片就会侵入水蛋通道,形成“阻蛋器式上旋”,就类似像在内管口加了一个阻蛋器一样,水蛋一出管就被蹭一下,后果可想而知。所以,目前暂时还没有想到缩小尺寸和结构不犯规之间能兼顾的设计思路。

天龙人 发表于 前天 20:21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20:16
难度确实有点大,算个尺寸账就知道了。外10的旋,外壳算最小0.5毫米厚吧,内径只剩下9。要留出直径7.5的水蛋通道,摩擦片就只能最厚做到0.75毫米。以非金属材料来做的话,这个厚度能支持的强度和耐用性堪忧。要保摩擦片强度,就只能向旋内侧加厚,这样摩擦片就会侵入水蛋通道,形成“阻蛋器式上旋”,就类似像在内管口加了一个阻蛋器一样,水蛋一出管就被蹭一下,后果可想而知。所以,目前暂时还没有想到缩小尺寸和结构不犯规之间能兼顾的设计思路。

相信你,死等你的电动玩具通用款马格鲁斯发生器

圣僧~ 发表于 前天 20:29

支持峰海大佬,不要跟在泥浆里摔跤,每个人的认知不同

楼下老猫 发表于 前天 21:02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2:03
要不要私聊全身照给你,更劲爆哦

我要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无敌大香蕉 发表于 前天 22:00

你家东西确实不错的,支持下

大师er 发表于 前天 22:19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2:14
平板摩擦片所需的宽度在物理上限制了,所以没法做的直径更小,空间已经极尽利用了。我又不想做成阻蛋器式上旋,所以外径上的余地就很小了。

大佬,啥时后能买到电手旋?

大师er 发表于 前天 22:22

jojorison 发表于 2025-09-03 16:53
所以大佬之前有没有研究过hop

你猜水以前是啥

大师er 发表于 前天 22:23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7:08
转变思维很重要:必要时在不打齿的基础上再多切点齿,这样天梯行程和复位耗时也少了,跑分也不会超了,提前开锁也缓解了。再加上缩小O圈,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天梯复位速度。

为什么水圈的高秒改造不流行这种思维甚至觉得异端?因为知识断代导致正确的思维没有继承下来、因为还在用改普速的思维和技法套用在改高秒上。

类似代差?

hi_sta 发表于 前天 22:28

你好,你入坑30年,想听你讲讲过去的故事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梦游射手 发表于 前天 22:52

一代用到现在,好用,价格不贵,估计是卖得太好有人眼红了

谁扔的闪? 发表于 前天 22:53

新的泄压上旋快端上来吧哈哈哈

二楼王老汉 发表于 前天 23:21

顶一手,支持大佬。
路边一条狗东西乱叫而已,无需理会。

峰海 发表于 前天 23:32

二楼王老汉 发表于 2025-09-03 23:21
顶一手,支持大佬。
路边一条狗东西乱叫而已,无需理会。

我去暴躁老哥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峰海 发表于 前天 23:36

大师er 发表于 2025-09-03 22:19
大佬,啥时后能买到电手旋?

还没找到成本比较低的合适方案

你的爸爸! 发表于 昨天 00:03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umm.png

gee077 发表于 昨天 00:04

你的璇好用!

MIG活塞机 发表于 昨天 00:09

支持

柚子的文旦 发表于 昨天 00:16

一声叹息

峰海 发表于 昨天 00:34

雪漫城人 发表于 2025-09-03 16:49
作为一个普通玩家,抛开基础改造这些,单论峰海旋的效果来讲,我觉得早期有一位网友的评价非常中肯:“在无旋时,蛋道就比较不错的前提下,峰海旋的效果是最好的。”
其实这也印证了在做旋之前作者的理论:“旋的作用仅作为增程,能最小限度影响蛋道本身就算非常成功了。”
继续网友的评价:“Z2,板蓝根,水绿等旋在蛋道本身就比较差的发射器上,可以起到稍微收束蛋道的效果。”
还有部分旋的评价是特别差的,这里就不描述了。
在我个人体会下来确实印证了这点,因为我的发射器蛋道也是有好有坏,不同平台不同旋,都做过测试。

而楼主各种不吝啬分享的技术改造,确实帮助了很大一批人,内容有争议,也很正常,可以理性讨论,捧成神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可取的。
就比如前切齿的理论,我至今也是持怀疑态度(以下内容是纯粹的技术讨论,与主题无关),因为我们都知道波箱齿轮的运转从来都不是匀速的,无负载状态下的转速要比有负载快很多,这个情况射速越高差距越大(在13比甚至是10.8比上尤为明显),这也造成了前切齿对开锁时间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而增加的这点开锁时间就可能造成提前开锁;再加上影响天梯归位的因素有很多,如天梯总成的重量、拍头O圈的丝滑程度、主弹簧的力度、甚至是气量和内管长度等,这方面牵扯出的内容又更多了。
虽然这些都可以通过力大砖飞来实现,那么一个非常显眼的红线会摆在眼前:超速。
很多人都不拿这当回事,更因为有些地区对这点管制不严所以干脆不放在改造限制里我自己测试下来确实超速的情况太多了,故而对前切齿持反对意见。
欢迎理性讨论

另外尝试解释你提到的某些旋适合这种情形某些旋适合那种情形的问题,这其实背后隐藏着上旋的设计原理:约束性强、摩擦效果剧烈的旋,在近距离上散步控制力好,但越到远距离,散步控制力越差;约束性弱、摩擦效果细腻的旋,则刚好反之。
如果你打过斯诺克,这个比方会帮助你更清晰的理解:
给母球加sai时,下杆越用力,在近距离母球的行进路线越直,而到了远距离,母球划弧线越剧烈;——这就是强约束、强摩擦的上旋
给母球加sai时,下杆越少用力,在近距离母球的行进路线显得不那么笔直,但到了远距离,母球划弧线越不明显;——这就是去约束、摩擦细腻的上旋。

所以,你说的对蛋道有更纠正作用的,通常就是强约束强摩擦的旋,也就是主要侧重中近距离精度的“短程旋”。它们通常会具有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1,有约束装置,包括旋内径很小、无下沉装置和摩擦片之间的内径比较小、有刻意的约束结构
2,摩擦纹相对粗、疏、深
3,由于2的原因,摩擦片长度可能相应的也偏短
你可以对照你的体会,看是不是相符的。

本着通常需要可控射程更长的设计思路,所以一般在上旋设计中通常首选弱约束、细摩擦的方案,所以在特征上会和上面的短程旋正好相反。水蛋历史上口碑突出的旋几乎无一不是如此,三洋的麻花旋,z2的1695,甜心的钢棒旋,都具有内径大、没有额外的约束结构、摩擦片较长、摩擦纹很细密甚至直接使用自然的打印层纹充当摩擦纹。

这些都是核抱以前上旋设计者当中的常识,只是因为大佬隐退知识断代,没有流传下来罢了。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这是旋与旋之间有偶然差别,无法清晰的看到,这是不同设计思路和侧重的结果。

河马骑骆驼 发表于 昨天 00:42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9:56
适度打磨缩小O圈主要是减少摩擦阻力造成的跑分损失和尽可能加快天梯复位速度,确实和蛋道没有直接关系。
不过说实话我觉得打磨O圈风波的实质,更大程度上是意气用事和抬杠的结果,已经与技术问题相去很远了。单纯从技术角度说,打磨O圈只要手上有轻重,并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用来反驳的所谓O圈打磨以后会如何如何的恶果,纯粹是直觉加上想象的结果,再加上不假思索的跟风,就成了一场为了反而反的活动。

别的我不知道 但某些人纯粹是为了恶而恶

萝卜工坊 发表于 昨天 00:48

高秒道不好跟旋有啥关系,反正我秒50以上的用着1316都很好!!!

峰海 发表于 昨天 00:48

河马骑骆驼 发表于 2025-09-04 00:42
别的我不知道 但某些人纯粹是为了恶而恶

我对他们的恩怨纠结不了解,也不关心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是非,我只对技术问题这种相对能说明白的东西发表意见。

小禾 发表于 昨天 00:49

东西确实好

不懂装懂qqq 发表于 昨天 01:32

去码头整把416 发表于 昨天 01:55

大佬别生气

行歌丶 发表于 昨天 02:11

Stelios 发表于 昨天 02:18

大佬你已经是头部了,怎么还没悟透“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说你好”这个道理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01.png

只看不买最安全 发表于 昨天 02:41

这个论坛小屁孩太多 别跟那帮小孩子一般见识

坦克的小卖铺 发表于 昨天 03:49

季末强袭 发表于 2025-09-03 17:36
你说的前切射速加快的情况在后切上也会出现啊,因为齿数少了负载少了,不过后切提前了天梯释放,但是只要切齿天梯归位时间就肯定变少,这时候不如用数学极限的思维考虑,前切到只剩一齿,这时候会出现提前开锁吗?我想极大概率是不会的,因为天梯只需要移动极短距离就能归位

前切需要配合火控刹车,解决蛋糕齿停止位置,这是硬条件(机械火控会失效)。同样需要配合移柱。
后切在机械火控条件下,可以通过适度修剪拉桥解决开闭锁问题。
低秒速可以这样无脑操作。
高秒速即便后切也需要配合火控。

私以为,稳定的连发跑分关键就在拉桥开闭锁与天梯释放时机的匹配。

有毒的dog 发表于 昨天 04:07

支持 东西确实好用

死带鱼 发表于 昨天 08:36

多高秒也捉得住

大师er 发表于 昨天 08:44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23:36
还没找到成本比较低的合适方案

好吧

肠子流了一地 发表于 昨天 09:00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kuse.png我的1616下场两次压条断了,这玩意儿必须得有金属补强

爱吃牛马的香菜 发表于 昨天 09:04

d

Edx簧 发表于 昨天 09:12

出实用教程的人凭什么要忍别人无用的闲言碎语? 就是这种超雄玩家多了,爱指指点点自己又没有什么能力, 圈子才他妈越来越暴躁

聪明的一休 发表于 昨天 09:48

峰海是圈子里难得用心做产品的商家,从产品就能看出来

用速瞄看银河 发表于 昨天 10:04

你家的旋又便宜又好,自然有人眼红

武汉夯大力 发表于 昨天 10:39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3 15:26
你提醒我了,有时间的时候如果搞个id对号买一送一的活动不知道会不会有人感兴趣?

这个必须有啊,旋我只用海峰

雪漫城人 发表于 昨天 10:46

峰海 发表于 2025-09-04 00:34
另外尝试解释你提到的某些旋适合这种情形某些旋适合那种情形的问题,这其实背后隐藏着上旋的设计原理:约束性强、摩擦效果剧烈的旋,在近距离上散步控制力好,但越到远距离,散步控制力越差;约束性弱、摩擦效果细腻的旋,则刚好反之。
如果你打过斯诺克,这个比方会帮助你更清晰的理解:
给母球加sai时,下杆越用力,在近距离母球的行进路线越直,而到了远距离,母球划弧线越剧烈;——这就是强约束、强摩擦的上旋
给母球加sai时,下杆越少用力,在近距离母球的行进路线显得不那么笔直,但到了远距离,母球划弧线越不明显;——这就是去约束、摩擦细腻的上旋。

所以,你说的对蛋道有更纠正作用的,通常就是强约束强摩擦的旋,也就是主要侧重中近距离精度的“短程旋”。它们通常会具有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1,有约束装置,包括旋内径很小、无下沉装置和摩擦片之间的内径比较小、有刻意的约束结构
2,摩擦纹相对粗、疏、深
3,由于2的原因,摩擦片长度可能相应的也偏短
你可以对照你的体会,看是不是相符的。

本着通常需要可控射程更长的设计思路,所以一般在上旋设计中通常首选弱约束、细摩擦的方案,所以在特征上会和上面的短程旋正好相反。水蛋历史上口碑突出的旋几乎无一不是如此,三洋的麻花旋,z2的1695,甜心的钢棒旋,都具有内径大、没有额外的约束结构、摩擦片较长、摩擦纹很细密甚至直接使用自然的打印层纹充当摩擦纹。

这些都是核抱以前上旋设计者当中的常识,只是因为大佬隐退知识断代,没有流传下来罢了。所以大家才会觉得这是旋与旋之间有偶然差别,无法清晰的看到,这是不同设计思路和侧重的结果。

对,是这个情况,约束力强的旋“开花”的距离确实要近很多,很多旋在摩擦片压的不狠的时候效果就特别差,连本身约束力强这个优势都没了,下压多了下沉又极其严重,末端上扬也会很强,很多人还夸“就这种蛋道才叫好”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umm.png总之我是非常不理解的

無xx 发表于 昨天 10:49

老板内藏款快快补货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48.png

wakk 发表于 昨天 11:06

好好好

峰海 发表于 昨天 11:06

雪漫城人 发表于 2025-09-04 10:46
对,是这个情况,约束力强的旋“开花”的距离确实要近很多,很多旋在摩擦片压的不狠的时候效果就特别差,连本身约束力强这个优势都没了,下压多了下沉又极其严重,末端上扬也会很强,很多人还夸“就这种蛋道才叫好”总之我是非常不理解的

就我以前和三洋甜心交流的感觉来看,他们也是差不多在核抱前才逐渐摸索出可调上旋的设计规律,圈里也只有他们(仅指可调上旋这块不包括水绿大佬)能够根据预设目标有的放矢的制定设计方案。结果机缘巧合,他俩就在这个时段上先后退坑转行,也没把经验流传下来。
这就导致了说句难听的,后来的上旋设计又回到了“碰运气”的轨道上,搞个方案试试,效果好就继续,不好就再搞个方案继续试,设计上总体是缺乏理论指导的。就我个人的看法,上旋设计这块,在核抱以后是基本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所谓的新东西,要么是造型上玩玩花样,要么是把错误的东西又翻出来炒一遍。连设计者都如此,玩家对上旋的认识不够全面,那也很自然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峰海为什么要用蛋道技术贴误导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