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电动抛壳思路
一个多月前和同事聊起过,现有的电抛结构大致分为两种,波箱电抛以及电磁铁,但目前来看都不太匹配我当前制作的全结构教具,前者对我来说的主要问题是真铁数据的机匣过薄,而波箱又普遍较大,为了适配机匣就必然要过量扩比(以191和ar真铁为例,下机匣与握把处宽度分别为25,22毫米,而水弹玩具,普遍宽度都在28甚至30mm)同时还需要针对主体额外定制波壳后者电磁铁虽然具有逻辑合理、后座可感、结构简单的优点,但是抛壳行程至少达60mm,这使得电磁铁的体积和价格都直线上升,常规发射器的托芯都不足以容纳巨大的电磁铁,使得其必须侵入上机匣相当一部分才能正常运作,且这种大体积的电磁铁长时间高频工作时,发热问题也十分严重。
得益于真铁191的特殊构造,使我发现了新的思路:首先从短活塞导气结构说起,191的bolt组上面有一块专供活塞杆撞击的区域,真铁的运作逻辑是火药燃气推动活塞杆,活塞杆撞击bolt使其后退,这使得我萌生了在鱼骨处安装短行程电磁铁撞击bolt组的想法,不需要使用波箱,也无需靠大行程电磁铁牵拉,完美的保留了全结构教具的机头滚转闭锁,且价格也十分可观,那么空间够不够呢?
这又要说到191的另一个特点了,就是独特的四突笋机头,使其拥有巨大无比的节套和鱼骨环,其鱼骨外径达到惊人的51mm,而这些在各类教具上都没有很好的体现,所以在替换原有的装饰导气后,电磁铁能进行非常好的适配,可以负责任的说,像191这样的大头娃娃才能做到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ulian.png
不同于大行程电磁铁,满足上述那种想法的电磁铁行程只需要30mm或者更低,且撞击力经计算也能满足回趟距离,更重要的是,保留了所有的把玩功能:剪刀分体手动抛壳 分解结合等
但是这同时又带来一个大问题,常规走线是无法达成了,扳机组和电机之间必然使用无线传输,而火控方面要么重新设计使用传统的水波电控扳机组,要么则在现有的真铁扳机组上加装传感触片,模拟真铁逻辑发送无线电信号,但是又必然带来高延迟和低可靠性的问题,其他还有包括供电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其余全结构教具同理,大家怎么看,欢迎交流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ok.pn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340631062_742.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896415264_574.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3406311570_313.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3994846471_696.pn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855845686_485.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794145709_92.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794137274_933.pn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794142515_700.jpg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8592362459_859.png
太高深了,不懂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FrostyGod 发表于 2025-09-09 10:55
太高深了,不懂
在每个191评论区下面都能看到你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76.png 张富贵是也 发表于 2025-09-09 10:57
在每个191评论区下面都能看到你
不至于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有缘刷到而已 短行程磁铁无法做到能把壳顺利的都拉出来,我们纷争就改了这样的大磁铁, 走线用触点? iraki 发表于 2025-09-09 11:03
走线用触点?
扳机组各零件接触靠触点做逻辑电路,再无线传输过去,结构太多走不了线 狼居胥 发表于 2025-09-09 11:01
短行程磁铁无法做到能把壳顺利的都拉出来,我们纷争就改了这样的大磁铁,
不靠推拉,靠动能撞击,相当于敲着bolt往后退,不需要全行程,真铁的活塞杆行程也就35mm 我糙好思路
不如电池就直接前面装,班戟那里只接一个微动或者全机械控制 ICE-LIXI 发表于 2025-09-09 11:08
我糙好思路
不如电池就直接前面装,班戟那里只接一个微动或者全机械控制
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76.png群友来了,电池其实可以用圆柱形塞管子里,一来彻底防改,二来前面要装激光头,供电也方便 张富贵是也 发表于 2025-09-09 11:13
群友来了,电池其实可以用圆柱形塞管子里,一来彻底防改,二来前面要装激光头,供电也方便
也就是说 相当于把真铁的燃气推动换成电磁铁推动?哇哦 黑煤球一只 发表于 2025-09-09 11:21
也就是说 相当于把真铁的燃气推动换成电磁铁推动?哇哦
差不多这个意思,这种办法体积控制的不错,逻辑也比较简单 集思广益 有搞头的 如果要达到短后座的力度 就导气箍这大小的体积有合适的电磁铁适配么 大风卡格尔EX 发表于 2025-09-09 13:04
如果要达到短后座的力度 就导气箍这大小的体积有合适的电磁铁适配么
这点要说明下,实际上不需要达到真铁那种力度,也无法达到,最低限度就是能完成回趟即可,再就是体积问题,图里能看出来还是要占用一部分管子空间的,但是也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拆除电磁铁外壳后还有优化空间,总而言之现在也是技术验证阶段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76.png请多指教
http://picapp.sdgun.net/pic/20250909/1757395154495603_693.jpg 大风卡格尔EX 发表于 2025-09-09 13:04
如果要达到短后座的力度 就导气箍这大小的体积有合适的电磁铁适配么
在修改外管造型后,拆掉装饰导气后,能流出大约24mm的空间安装,而电磁铁本身又不需要做往复运动,只要留足杆子的活动空间就可以,而这24mm空间是有适合的电磁铁可供选择的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ok.png 狼居胥 发表于 2025-09-09 11:01
短行程磁铁无法做到能把壳顺利的都拉出来,我们纷争就改了这样的大磁铁,
嗯?老哥纷争用的哪一款电磁铁 以前有人想拿SVD搞过,后来听说玩具自动机能量不够遂作罢 要大行程就得24的电池吧 6 这个电磁铁前年有人发出来,很强劲的电磁铁。最近我都看到有人还在顶那个帖子。但是一直没看到结果,期待你这次能够有结果。 张富贵是也 发表于 2025-09-09 13:20
这点要说明下,实际上不需要达到真铁那种力度,也无法达到,最低限度就是能完成回趟即可,再就是体积问题,图里能看出来还是要占用一部分管子空间的,但是也是在可接受范围内,拆除电磁铁外壳后还有优化空间,总而言之现在也是技术验证阶段请多指教
不太现实,不如把整个木仓管当作电磁铁的位置,这样空间应该够。电磁铁的推杆做成偏心的,也还是通过活塞杆去推动自动机。
还有推杆要用全行程,用30mm电缸去推动自动机后退90mm不现实,不信你可以试试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061.png。 我只能说峨眉是有出191的电抛训练系统的,我记得没错的话,在珠海航展上也有展示,但是具体是怎么样的,并没有过多的展示,或许说当初有去线下观看的老歌去,有看过具体是咋样? 永远年轻 发表于 2025-09-09 23:57
不太现实,不如把整个木仓管当作电磁铁的位置,这样空间应该够。电磁铁的推杆做成偏心的,也还是通过活塞杆去推动自动机。
还有推杆要用全行程,用30mm电缸去推动自动机后退90mm不现实,不信你可以试试。
或许用较弱的附近簧和电磁铁击发配重提高动能能达成https://mag1.sdgun.net/public/emotion/face_wangchai.png
要完成抛壳,191的行程将近100mm了,无论使用波箱、电磁铁都是非常难以达成的,最优解也是最轻松的办法就是放弃仿真,用固定机头来完成,这几天会买材料来试试,也没多少钱 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