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un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13

[申请无余] 比较基础的CQB入门(保持更新)

  [复制链接]

2

主题

20

回帖

3759

积分

收割者

Rank: 5Rank: 5

积分
3759
发表于 2023-11-6 23:4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lluceto 于 2025-2-5 23:30 编辑

写在前面:本文大部分内容来着知乎@佩剑独行(该账号现已注销)大佬的文章,一部分来自其他战术up或公众号,笔者所做主要为整合内容并且添加一些心得,同时巩固所学,相比于原篇会尽量更加简明,笔者也将以易懂的语言来描述不易理解的部分,如有侵权,即刻删文
(假如你是SQB玩家或者更追求刺激对抗的下场玩家,那么可以选择只看行动暴力,OODA和猎兔(后续更新)等内容)
文章我纯手打的,(虽然完全没人看),可以保证优于某些粗制滥造的CQB教程并且范围比较全面,写文原因是有社员反映佩剑的文章不太好懂(我这篇也没好多少),这边能发我就发出来看看,更新看心情,有问题欢迎指正

CQB教学第一章:底层逻辑

第一部分:TTP流程

TTP流程是一个从左到右包含的过程,具体代表了CQB作战中的三个层级,它们分别是:
T:Tactical,战术
战术是对事情处理方式的概括性要求,作用是确保各项任务以及完成,并且规定完成的方式,基本没有具体信息

T:Technology,技术
技术是对上一节“战术”的细分,主要包含了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以此保证达到目的,但对于如何完成任务则不会详细叙述

P:Process,过程
过程是进行任务的完整,详细的指导,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一切步骤,但不提供任务背景和思想

(这三个层级可以具体表现为行动总体-分队-行动人员三个部分)

T-T-P规定了CQB作战中所需的一切,是整个体系的框架,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向内填充更多内容

Tips:CQB作为分队级战术,同时具有抽象和具体的两个方面
抽象:指CQB的环境有无数种组合方式,没有任何一种教条或守则能完美地概括CQB作战的过程
具体:指CQB中任何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都十分细化,例如清理房屋时胯部需朝向潜在威胁

第二部分:CQB作战四原则
配剑大佬在原文中表达“把一项技术粗暴地用“原则”归纳,这本身是一种地摊文学做法,但在CQB中这四因素的确是考量战术具体流程的指标,可以单拎出来具体分析”我个人认为,通过将技术归纳为原则,可以帮助没有经验的朋友更快的理解并记忆这部分的知识,是一种快速的学习方式

(Tips:在Old School的理论中并没有“速度”的原则,所以本文与某些教程会有所出入,各位自己定夺便好)

原则一:突然性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无论在何种战斗中,出其不意的进攻总能带来一定优势,比如掌握主动权,弱化敌人防御,决定交战时间和区域以及率先占领作战中的关键节点。没有经过充分准备的敌人远比已经做好防范的敌人好对付。

1.行动总体(Tactical)
该层级下的突然性实现方式有:机动计划(如直接投送部队,隐秘渗透等),选择交战区域和时间,对敌人进行误导等
2.行动分队(Technology)
该层级下的突然性实现方式有:静默通讯,多入口突进,切割、孤立敌人,在敌人感知范围之外行动等
3.行动人员(Process)
该层级下的突然性实现方式有:无声前进,光影遮蔽等

(需要注意的是,“何时进攻”是一个难以界定的事件,从较广泛的角度来说,进攻时机的选择很明显可以归纳到行动总体中去,但其细化出来的开火,破门则是行动队员的部分,因此笔者认为需要用不同的词汇区别这两者)

此外,突然性并不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优势,它的消耗就像一只沙漏,从总体的进攻开始,这只沙漏即被倒置,突然性的流逝是有过程的,例如敌方知道我方总体发动进攻,但不知道我方分队位置;敌人知道了我方分队位置,但不知道我方行动队员何时进攻

原则二:行动暴力
单从字面意思来看,这是一个十分难以理解的概念。通俗的讲,它就是你脑子里想要打击敌人的那股念头。在Old School中这个理论被解释为“接敌前,从进攻发起将自身暴露给一个方向,一个角度的心理准备,侵略性动作,确保自身在下一个暴露的方向,角度上保有及时战斗的能力”
我们来翻译一下这段话:在发现敌人之前要做好打击敌人的准备,包括物理准备和心理准备,保证不管敌人什么时间出现,自己都能马上发动攻击。

随着TTP的发展,这个理论被融入了新的概念--Monentum
该词原意是势头;动量,而在CQB的TTP框架中则是一种态势塑造,可以理解为塑造进攻/主动权态势。笔者尝试将这个词翻译为“行动量”,将它视为行动暴力在分队层级的体现可能更好理解,简单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控制建筑关键位置,削弱敌人防御
2.保证队伍顺利移动和部署
3.让情况变得对己方有利,从而迫使敌人按能够预料的方式行动
通过这几条要点让分队能够掌握主动权,这样就能从进攻转入稳定的防御,从而达成战术目的

1.行动总体&行动分队(TT):
保持进攻势头和主动性,分割,孤立,削弱建筑内敌人的协同及防御,控制建筑内关键交通设施及部位,保证队伍流动安全,挤占敌人阵位,塑造对己方有利的态势,强迫敌人按本能,按态势行动,分队便可以掌握主动性,决定交战时间,交战区域,甚至转入防御和稳定(即上面讲的monentum概念)

2.行动队员(Process):
确保自身在需要应对的方向或位置上保有战斗能力,时刻准备进攻,心理上做好接敌准备,假设威胁存在并时刻准备开火

原则三:全向警戒
无需多言,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条概念。当分队突入建筑物内时,威胁可能来自任何方向,并且在近距离的战斗中发现即意味着摧毁(想不到更好的用词了),因此任何疏忽都可能给分队造成灭顶之灾。
该条没有很多需要解释的内容,但是引申出的概念比较繁杂,笔者会留到该部分最后和其他条目的引申概念一同叙述。

1.行动总体(Tacticsal):
全向警戒的概念在行动总体似乎没有很多应用,即使有,也已经超出了CQB甚至是MOUT等CQB的外围环境,因此不在这里叙述

2.行动分队(Technology):处于作战环境中时分队需要确保每个威胁可能出现的区域都有队员警戒,并且需要有及时中和威胁(击毙敌人,发现陷阱)的能力

3.行动队员(Process):很明显,单个的行动队员很难(或者说不能,毕竟后脑勺无法长眼睛)达成全向警戒,因此同样不再赘述

原则四:速度
这看似又是一个无需解释的概念。假如仅仅是Old School中的速度,那么这一节的确可以略过。在Old School理论中,速度即动作和行动的快慢,流程快即是优秀。但随着TTP的发展,许多例子表明,确保行动队员安全,保证任务成功与速度迅速有矛盾关系。行动速度过快,行动队员不能有效处理信息,无法正确的感知形式,这会使得队员做出错误的行为,动作和流程,因此现在的速度变成了OODA循环速度
(OODA同样是重要内容,笔者将在后续章节详叙)

1.行动总体(Tactical):详见OODA部分
2.行动分队(Technology):同上
3.行动队员(Process):同上


第三部分:OODA循环
OODA:很多人耳熟能详的理论来了。OODA循环即:Observation观察-Orientation判断-Decision决策-Action执行四个行为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的重要性在于,它能让你清楚理性的了解形式,并且做出正确的判断,保证不论是动作、行为还是流程都不出现错误。下面我们来对这四个行为做具体的解析

Observation-观测
观察,即态势感知,是对现有情况和信息的一种收集,毕竟前文提到过,CQB的抽象就在于可能面对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战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及时收集信息,保持对态势的感知,才能保证后续做出正确的判断

1.行动总体(Tactical):行动总体的观察多半在于METT-TC(敌情、地形、天候及民情因素),细分则有敌方兵力,火力程度,火力点位置和较大威胁等

2.行动分队&队员(Technology&Process):正如前文所述,CQB环境千变万化,笔者只能给此条目举出一些例子,如观察可能存在威胁的洞口,观察敌人是否仍存在威胁等(信息提取后文详述),具体的内容则需要各位operator(没有好翻译,暂时译为“作战员”)自行进行态势感知

Orientation-判断(调整)
当观察结束后,即信息收集完成,态势感知到位之后,则需要各个层级对信息进行处理,确保自己对态势的感知尽可能完整且准确。信息经过判断之后才能形成准确的策略。同时需要注意,判断需要以观察结果为依据,当观察到新的信息是需要立刻重新判断

Decision-决策
在经过正确的观察和判断之后便可以做出决策了,但要注意,一种情形对应的策略不是唯一的,需要谨慎甄别并选出最优方案

1.行动总体(Tactical):该层级的决策多为宏观层面,只需记住尽量不要干涉底层的决策过程,因为态势感知不同,可能会造成TTP变形

2.行动分队(Technology):行动分队所做的决策将会影响整个分队,每个队员应在态势感知方面组合为整体,保证决策完整

3.行动队员(Process):行动队员的决策尤为重要,对于威胁的判断和行动决策将会影响到分队层级的观察和判断,因此行动队员的OODA循环训练非常有必要

Action-执行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将已经确定的策略付诸行动了,只要保证TTP不变形,就能正确达到目的

CQB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OODA循环明显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循环”同样重要。通过不断重复完整的,不被打乱的OODA过程来保证行动、流程和动作的正确,也就是前文的“速度”,OODA循环的速度便是四原则中最后一条实际所指代的。速度的TTP层级也对应了OODA的层级
到这里,需要给“速度”概念补上一块拼图:被曲解的 Slow is smooth, smooth is fast (慢即是流畅,流畅即是快)。追求速度的前提当然是妥善的消除威胁,而在对抗中,更快的OODA循环意味着先敌发现先敌开火,过快的动作可能导致信息过载,造成判断和决策错误,导致糟糕的下场,于是才有了上面那句名言来阐述OODA正确循环的重要性


接下来笔者将会优先编录分队战术部分,佩剑大佬的情景例子则会放在后面,结合分队战术一同讲述

借图镇楼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3

主题

249

回帖

2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773
发表于 2023-11-7 08:53: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173

主题

1175

回帖

2万

积分

金属狂潮

Rank: 8Rank: 8

积分
25923
发表于 2023-11-7 14:03: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论文呢写的挺多,但是这么长,看不下去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

主题

717

回帖

2万

积分

金属狂潮

Rank: 8Rank: 8

积分
26158
发表于 2023-11-7 18:38: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但是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106

主题

303

回帖

1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587
发表于 2023-11-7 18:42: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b,收藏了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93

主题

1340

回帖

1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3951
发表于 2023-11-7 19:5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蓝牌搬运工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165

主题

761

回帖

1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6734
发表于 2023-11-7 21:35: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188

主题

639

回帖

3万

积分

金属狂潮

Rank: 8Rank: 8

积分
30794
发表于 2023-11-7 21:4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水平过低,看不懂。怎么办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06

主题

2009

回帖

2万

积分

金属狂潮

Rank: 8Rank: 8

积分
25469
发表于 2023-11-7 22:05: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点配图就更好了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349

主题

969

回帖

2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692
发表于 2023-11-7 22:50: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

主题

20

回帖

3759

积分

收割者

Rank: 5Rank: 5

积分
37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3: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沈阳小伙 发表于 2023-11-07 22:05
要是有点配图就更好了

前面纯理论不知道放啥图后面分队战术会上图的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

主题

20

回帖

3759

积分

收割者

Rank: 5Rank: 5

积分
37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2:1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评论区问,有时间的话我会尽量解答毕竟我写这篇文就是因为原文不太好懂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2

主题

20

回帖

3759

积分

收割者

Rank: 5Rank: 5

积分
3759
 楼主| 发表于 2023-11-8 18:21: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识点是搬运,但是每一句话都是手码的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134

主题

1127

回帖

2万

积分

云端的人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88
发表于 2023-11-11 08:5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复杂啊。。。能不能用大白话概括一下
自由之翼 开始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SDgun ( 沪ICP备18021677号-1 沪B2-20201358号 )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4568号

GMT+8, 2025-5-11 09:49 , Processed in 0.043536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