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外11旋的基本信息:
1、适用于内11标准尺寸外管和外9.5标准尺寸内管
2、上旋头部最粗处外径12.7,主体细段外径10.8,全长40毫米,吃管10毫米,摩擦片长度30毫米
3、在二代1303款的同款7.2毫米宽摩擦片基础上加厚加长,蛋道效果和1303大致相当
4、适用于内管内陷短于外管螺纹顶端28毫米的情况下,安装后上旋头部会突出外管螺纹约7毫米。内管偏长时也可使用,上旋会相应的更突出对应长度。
5、尾部带内倒角,方便盲插内管,头部带拆卸助力孔,插入内六角扳手后可帮助从外管中拔出上旋,减少损坏几率。
解释一下我一直对外11平板旋不太优先设计的原因:最早确定平板摩擦片尺寸时我从3毫米-8毫米对摩擦片宽度做过对比测试,结论是由于平板摩擦片与水蛋没有侧壁接触面积,所以需要摩擦片保证一定的最低宽度,这个最低宽度大约最窄极限为7毫米。低于最低宽度时,水蛋由于摩擦效率不够虽然在中近距离上影响不大,但是会在远距离末端上出现失稳。
基于这个经验数据,我们画一个简图就能测算出平板摩擦片所适合支持的常规结构的最小外径:

当摩擦片为极限7毫米宽时,在保证水蛋出管不撞摩擦片根部、旋外径略小于11毫米时,旋的外壳最厚只能为0.17毫米,这还是不考虑摩擦片与旋内壁留一定容错间隙的前提下。所以,打印方式实现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使换用金属外壳也存在一定困难。如果向内加厚外壳,势必造成摩擦片被迫缩窄,同时旋内壁也增大了与水蛋发生接触的几率,这与我个人对平板上旋的“约束即干扰”、“去约束”的设计思路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已经削弱了采用平板摩擦片的意义,这样做还不如回头去用成熟的曲面旋更为保险。
由于很多朋友提出尝试一下外11的平板旋,所以新的外11款式使用了无上半壳结构,这是我暂时能想到的唯一可行性较高的外11平板旋解决办法。基于PETG-CF材料的适中物理特性,即使半片壳的刚度也远远高于同外径的1尼龙烧结,正常使用条件下强度应该够用。

由于是新结构,首批推出60枚外11旋供体验,本周五、周六、周日(明天、后天、大后天)每天中午12:00点分别上架20枚。当日12点以后产生的前20笔订单将自动获赠外11上旋1枚。请大家将使用感受反馈给我,如果大家觉得可用,后面就量产上架;如果觉得不好用,我就直接pass这款。
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