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鸟请无视,仅供新手参考
一、水蛋泡发的变化过程
水蛋通过干蛋吸水膨胀变成可用的湿蛋,在这个过程中,水蛋自身会不断析出固体化学成分、自身密度越来越小,外界水份通过渗透压原理进入水蛋内部,同时外界水份中的固定溶解物的量越来越大(即水的动态TDS值)。当外界水份的TDS值高于某个值(不妨称为“终止TDS值”)时,水份就无法再进入水蛋中,水蛋即停止膨胀。
二、水蛋泡发所需的水量
由上述原理可知,要让水蛋能充分膨胀到所需的大小,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泡发水蛋的水的TDS值在上升到顶峰时,也应该低于临界值,使渗透作用可以始终保持发生,才不会让水蛋在中途停止膨胀。简单说,就是泡发的水量要足够。由于每种水蛋的特性不同,“足够的泡发水量”没有一定之规,只能根据使用的水质和实验经验来自行摸索和掌握。
三、影响泡发均匀的因素
由于水蛋是靠渗透压原理吸水,而水蛋析出的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就可能造成水蛋附近的水TDS值偏高、远离水蛋的水的TDS值偏低,如果干蛋数量过大、容器面积过窄,就会使水蛋层叠,造成被其他水蛋所覆盖的部分水蛋与其他水蛋的膨胀速度或幅度不均匀,而影响整体均匀度。所以:
1、泡发水蛋应尽可能选择面积大的容器,让水蛋尽可能摊开、减少层叠。避免使用瓶子一类底面积狭小的容器泡蛋。
2、泡发过程中尽量多搅拌水蛋,促使水中的固体溶解物均匀扩散、使水的TDS值尽量均匀。否则再好的蛋也可能出现泡发不均匀。
四、水蛋泡不大的原因
如上原理所述,水蛋无法泡发到理想大小,除了水蛋本身的设计缺陷以外(现在水蛋工艺比较成熟这种情况较少见),就是水蛋对终止TDS值要求较低,而同时可能水蛋配分本身析出的固体溶解物的量又偏大,导致泡发水的TDS值轻易就达到终止TDS值、水蛋提前停止膨胀。常用的解决办法是:
1、尝试大幅度加大泡发水量,使泡发过程中水的动态TDS值始终不低于终止TDS值,就能使水蛋持续膨胀了。
2、用纯净水泡发,原理和上条其实类似,通过降低水本身含有的固体溶解物,来使泡发过程的动态TDS值不会过低。但是有时纯净水泡发会使水蛋膨胀速度过快而无法控制准确大小,此时可以通过自来水和纯净水混合来调节TDS值予以解决。
检测水质是解决泡蛋问题中常常需要用到的方法,所以准备一支TDS检测笔,是有必要的。
五、泡发加盐的原因
加盐的目的通常有两种:
1、破坏水蛋的锁水功能:有的水蛋锁水功能很强,导致沥水以后水蛋表面会迅速变干涩,从而使水蛋在弹匣里彼此摩擦力过大而影响供蛋顺畅。通过加适量的盐,可以破坏水蛋原有的锁水功能。但通常同时也会带来副作用,就是会使水蛋自然存放过程中的析水和回缩加大,使用前可能需要擦干水蛋或重新筛蛋。
2、在泡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超出自己需求标准的蛋,当蛋泡大了以后,可以通过用适当浓度的盐水来再次泡蛋,使过大水蛋回缩到需要的大小。这种方法会出现与上条同样的副作用。
六、泡发超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1、对于“终止TDS值”要求较低的水蛋来说,泡发时间过长,会导致水蛋大小超出预期,这是显而易见的。
2、对于“终止TDS值”要求较低的水蛋来说,泡发时间过长,会导致泡蛋水的TDS值越来越大,不仅会阻止水份进入水蛋,甚至有可能是原本进入水蛋的水份反向析出,最终导致蛋越来越小。
3、对于“终止TDS值”比较合理适中的水蛋来说,有可能可以长时间泡蛋而蛋不会过度增大或回缩,即所谓“无脑跑”。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终止TDS值的“适中”,始终是基本一定的甚至较为严格的水质条件下。各地不同的泡蛋水的初始TDS值并不一定能符合前述的水质条件。所以“无脑泡”是有前提条件的,保险起见,泡蛋还是要建立在对自身泡发条件的监测和规律掌握基础上,不能过度依赖“无脑泡”。
就想到这么多,欢迎补充,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