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峰海 于 2023-4-25 23:35 编辑
前前言:这期开始正式的经验汇集。本系列文章是前人经验的收集,与本人无关,由于本人基本退坑,没有任何相关玩具,所以无法为大家做直观的演示或测试,所以文章会以文字为主,阅读起来可能较累,先行致歉。
---------------------------------------
前言:由于精度改造不同于高射速改造,高射速改造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改造不到位,会有比较明显的症候予以提示,比如打齿、扫齿、零件磨损、射速不达标等等,而精度改造如果不到位,通常不会有明显的症候,玩具还是可以正常运作。所以,在精度改造中,知道怎么做并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判断改造措施是否有效和到位。所以本系列文章会从“怎么做”和“怎么验证”两个角度来并行讨论精度改造的方法。
---------------------------------------
本期前言:为了聚焦重点避免牵扯,本期内容建立在已经使用了理想管长的前提下,理想管长的相关讨论下期再说。同时,静态下的气密问题比较简单,前人已经谈的很多,本文就不在静态气密上展开去浪费大家时间了。
还是先借前人视频镇楼,秒30情况下跑分波动±1多一点点,算是比较良好。
出气稳定的波箱,主要决定于三类因素:动态可用气量的稳定、动态气密的稳定、以及其他因素
一、动态可用气量的稳定
众所周知,静态气量由气缸容量、天梯行程和缸头占用气缸容量三者共同决定,这种静态下的气量问题很好解决,我们直接略过。而动态可用气量,说白了就是气缸组件进行压气和吸气的稳定性,它决定了玩具运作时实际利用到的气量,从而直接影响初速的波动,
1、压气的稳定性
压气的稳定性,关键取决于下列因素:
1)拍头O圈的线径和与拍头的适配
由于各种零件尺寸存在一定公差,我们不以具体尺寸来谈O圈尺寸,而是以实际效果来判断。拍头O圈的线径,通常要比拍头前后片的间距略小、留出足够空隙,保证O圈可以轻松的前后移位,忌刚刚好卡在拍头前后片之间,以免影响O圈自由膨胀和收缩。
2)拍头O圈外径与气缸内径的适配
通常大家使用的判断方法是用手堵出气嘴并推拉天梯看阻力的方法。这个方法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天梯前推时不能很快就推不动或者阻力很大。由于天梯实际释放时的前冲速度远大于我们手推天梯进行模拟的速度,所以实际运作中O圈的膨胀程度会显著大于手推,所以如果手推时很快就遇到很大阻力,说明O圈太大(外径太大)或者膨胀太快(线径太细),这种O圈实际运作中由于过度膨胀,与气缸产生的过度阻力会消耗簧力,造成初速损失;
其次,不同气量的气缸中,O圈膨胀后与气缸实际摩擦的行程是不同的,气量越大的气缸,O圈摩擦的行程和时间越长、O圈膨胀程度越大。所以,在上一条基础上,应该根据气量大小进一步对O圈大小进行调节,气量越大的气缸、手推天梯模拟时的阻力应该越适当减小;
最后,手推模拟中,天梯后拉的速度远远小于实际运作中天梯被后拉的速度,天梯后拉时O圈同样在膨胀,这个差异需要格外重视。所以,最好在手推模拟中,天梯能在推到头以外,竖起气缸后,天梯能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完全退出气缸,而不受明显的阻力,否则实际运作时会因O圈过度膨胀而增大天梯后拉的能耗。
小结:在手推模拟时,要以快速前推时天梯推到中后段时才推不动,要能推到头以后在重力作用下自行后退退出气缸为好。否则,O圈的过度膨胀会使气缸和O圈之间的阻力增大和出现波动,导致压气效率以及最终初速的不稳定。
2.吸气的稳定性
吸气不足会导致气缸内的气压略低于外界气压,相当于实际利用气量低于标称气缸容量,因而造成初速损失。波箱运作时会同时通过出气嘴从前方吸气和通过拍头与气缸的间隙从后方吸气。因此吸气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拍头。
1)关于倒吸的误区
在假定已经使用了理想管长的前提下,波箱里其实是不存在蛋在内管里被后方“倒吸”的情况的。因为拍头排到底时,水蛋应该刚刚好出管,停顿一个瞬间,等拉桥齿再次转上来后拉天梯时,内管里是完全畅通的,此时,拍头开始通过出气嘴从前方吸气。所以,我们不考虑“倒吸”的问题。
2)从前方吸气的稳定性
此处的稳定性,主要是由气缸内壁、O圈、拍头前片这三者构成的气密区来决定。因此,从精度角度我个人不太推荐在拍头前片上做极端开口、甚至失去圆形外边缘的大流量拍头,因为它存在可能影响吸气时的上述气密区而造成吸气效率的不稳定。
3)从后方吸气的稳定性
从后方吸气是对从前方吸气的补充和调节渠道,吸气通道是拍头后片与气缸内壁之间的间隙所决定的。因此,如前所述在拍头上做极端开口其实是存在误区的。因为拍头开孔只是从后方吸气的途经通道而非起决定作用的第一通道。当拍头后片与气缸内壁的间隙不足以通过足够的气流量,在拍头前片上即使开再大的口,也不可能使吸气的流量和效率提高。遇到这种通常出现在极高射速下的极端情况时,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打磨减小拍头后片的外径,从而加大后方吸气通道。同时酌情调节O圈线径来与打磨后的拍头后片相适配,保证天梯前推时两者间的气密不因打磨后片而发生损失。
4)拍头开孔的维护
拍头开孔吸气的途经通道,所以需要保证开孔的日常通畅。气缸内部要使用轻质的油,防止粘稠的油混合杂质后堵塞开孔,对发现气缸内壁剥落金属碎屑,或出现碎蛋征兆时,要及时检查和清理气缸可能存在的残渣,以免堵塞拍头开孔。
二、动态气密的稳定
动态气密的稳定,是指各气密零件在实际运作时能达成同样均一的气密程度。气密的绝对性这里暂不考虑,“哪怕漏气,只要漏得均匀,也会是一把精准的发射器”。各气密零件的稳定性检查方法如下(去油状态下):
1、拉桥的运作稳定
将拉桥齿、气缸、拉桥(不带拉桥簧)装进波箱,上好螺丝。前后倾斜波箱,要能观察到拉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前后自由滑动并到位。如有阻滞,用逐一去掉拉桥齿和气缸的方法重复上述措施,以此来判断与拉桥发生摩擦的零件。通常可供检查的摩擦点:
1)拉桥旗侧面与拉桥齿侧面摩擦
2)有的拉桥下方存在凸起,可能会与开关组动触片的复位弹簧摩擦
3)有的拉桥偏厚,拉桥上平面可能与气缸底部摩擦
4)拉桥的平面厚度偏大,与波箱拉桥轨道摩擦过大
5)拉桥与波箱轨道的接触面不平整、弯曲、或存在毛刺和水口,导致与轨道之间摩擦过大
2、拉桥+推嘴的运作稳定
将拉桥齿、气缸、拉桥、推嘴(带O圈的去掉O圈并去油)装进波箱上好螺丝,前后倾斜波箱,同样要能观察拉桥自由前后滑动到位。如有阻滞,通常检查以下点:
1)推嘴与出气嘴之间是否太紧
2)推嘴与拉桥的卡合是否松紧适当,是否存在因卡位弧度不同而推嘴将拉桥下压,导致拉桥底部与波箱摩擦。这种情况下要么换推嘴,要么磨薄拉桥底部
3)推嘴的卡口凹槽内是否存在毛刺、水口导致推嘴概率性将拉桥向下压低。检查方法是在组合安装状态下,用手让推嘴套在出气嘴上转动,观察拉桥是否会被概率性下压或者推嘴转动会出现概率性卡滞,找到卡滞的位置,打磨清理推嘴凹槽里的毛刺,直到推嘴转动无异常阻力感为止。
3、拉桥+推嘴与三通前截的配合顺畅
在以上环节无问题的前提下,将拉桥齿、拉桥、气缸、推嘴装进波箱上好螺丝,将波箱正常装进机匣,有内管稳定的做上内管稳定。前后倾斜发射器整体,应能观察到拉桥能自由前后滑动到位。如拉桥有阻滞,可以考虑检查以下点位:
1)三通是否安装到位或者安装位置存在问题,因三通与推嘴不同轴导致推嘴相对偏轴,摩擦三通内壁造成阻滞
2)推嘴胶头的外径是否过大或有毛刺导致与三通内壁摩擦而产生阻滞
3)波箱安装位是否不正(比如握把螺丝将波箱下拉迫使波箱抬头)而导致推嘴倾斜与三通内壁摩擦
小结:总之就是在不带拉桥簧不上油的前提下,将发射器全部组装起来后,拉桥要随发射器的前后倾斜而自由滑动到位,否则就排查阻滞位置,哪里阻滞磨哪里。
三、其他因素
1、供蛋与拉桥复位过早的因素
拉桥释放过早,会导致水蛋在被向上推、而没有完全推出供蛋管时被提早复位的推嘴切蛋,最严重的切蛋直接阻挡水蛋上移,形成无法供蛋;次严重的切蛋造成水蛋被缺损,自然在管内气密不足而造成初速波动;轻微的切蛋会造成水蛋的变形暗伤或失去正圆,导致与上旋摩擦失常、蛋道不稳。
解决办法:要么改善供蛋,要么调节拉桥复位时机。通过加大延时器的延时行程或者减弱拉桥簧,从而达到推迟拉桥复位时机的目的。
2、拉桥簧过强和切拉桥旗的因素
在未经确认非改不可的前提下,我一般建议尽量避免切拉桥旗或加强拉桥簧,。这些措施会导致推嘴的推蛋动作过猛,导致伤蛋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大力将待发水蛋推向内管深处,因此造成水蛋初始位置与推嘴之间的间距有波动,造成最终初速的不稳。单纯从精度的角度考虑,推嘴运动的力度越轻柔、越有利,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刻意减弱拉桥簧来帮助推蛋稳定。
3、天梯的上下框动
选择天梯应尽量避免天梯轨道过宽而与波箱轨道间间隙过大,导致天梯上下框动。框量严重时,可能造成天梯与气缸内壁概率性摩擦,损耗簧力而造成初速波动。
4、弹簧与尾顶的因素
1)如果弹簧线径过小,与尾顶外径过紧,会损耗弹簧释放时的能量,影响初速的波动
2)尾顶能用托芯螺丝固定的,尽量固定起来,防止无固定螺丝的尾顶在波箱里倾斜而损耗簧力,造成初速波动
3)用螺丝固定尾顶时同样要注意尾顶与托芯的同轴,避免螺丝过长顶歪尾顶,或者螺丝过紧拉歪尾顶,最后适得其反
5、推嘴胶头形状的因素
市面上常见的推嘴胶头有三种形状:
1)顶部小坡度,比如激趣和蒙古人的推嘴。这种推嘴由于坡面长度最短、与三通接触形成气密的余量最小,同时,想形成完美气密需要推嘴顶部的坡度与三通内部坡度高度一致,一旦推嘴运动不同轴,就会导致两个坡度的不一致而气密不严,相对来说这类推嘴出现动态气密问题的几率偏大,一旦出现问题处理起来也最困难。解决办法是通过加大拉桥向前行程(打磨薄拉桥的前里面使拉桥和推嘴加大前伸,或打磨薄波箱头部内壁厚度同样使拉桥和推嘴加大前伸),使推嘴更多伸入内管,加大形成气密的余量。
2)顶部长坡度,比如精击。这种推嘴由于坡面长度最长甚至能伸入内管、与三通接触形成气密的余量最大,相对有气密优势,但是由于长坡面比较薄,在推嘴运动不太同轴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坡面受压的褶皱或变形而造成漏气。解决办法是,在较薄的坡面内部衬上合适的硬质薄环予以支撑,或者在坡面内部薄薄涂一层AB胶来加强硬度,只留出最头部一点保持软质即可,从而防止变形漏气。现在的水蛋普遍硬度足够,无需担心推嘴头部变硬以后伤蛋。
3)顶部圆坡度,比如锦明和乐辉。这种设计相对最合理,在推嘴运动偏轴时依然可以保证与三通之间的吻合而不漏气,同时所需的推嘴总长度也最短,有利于放宽供蛋窗口。对于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朋友,可以将这种推嘴胶头通过打磨外径和加粗推嘴外径的方法适配后,移植到其他胶头形状的发射器上去。
最后啰嗦一句:以上涉及的所有对零部件的改造,都应该是在已经确认问题明确存在以后再进行,请不要抱着“不管有没有问题,做了最保险”的想法,否则可能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纯文字,我自己看着也觉得累,能看到这里的朋友都是真爱,再次为这个乏味的文章致歉。
受个人见识所限,肯定不完整,欢迎大佬指正和补充。
从下一期开始,内容会相对有趣一些,我们下期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