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谢楼主建议,感谢你们的意见,是帮助我改进的指导和方向
1,前端的开小孔主要作用是给内外筒焊接时定位,次要作用是用于调整旋的左右旋转,所以开孔需要限制大小,太宽了容易内外筒焊接对位上出现偏差的风险加大。有计划在做专用工具来卡入调整左右旋转,解决用0.9的扳手不吃力的问题。
2,摩擦片的金属支撑我已经尽最大力量斤斤计较的去加宽了,但是由于物理上平板摩擦片的宽度和外径有一定比例,在外径限制不变的条件下,摩擦片加宽就会导致摩擦片的高度位置下降,出现摩擦片侵入水蛋通道的问题(用附送的外7.5小铜管就无法顺利穿过上旋内部了),所以在出现新结构或者新材料以前,目前的摩擦片宽度恐怕很难再加宽了,虽然我很想再加宽。旋插的紧时受力容易自身扭动的原因是因为两侧泄压孔降低了整体刚度所以抗扭下降,但是考虑到外11的旋内部较小、泄压孔有存在的必要,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做了取舍保留了泄压孔。
3,摩擦纹套的厚度问题我在测试时是完全不会在插入外管时被管壁向下挤压的。用户出现这种情况我猜测可能有三种可能性,1是外管内径和我测试的略有差异,2是做了额外的内管稳定但使得内管略微有抬头,导致外管上内壁和摩擦片的间隙变小而挤压摩擦片了,这种情况下去除额外的内管稳定,依靠1106自身来做内管稳定,应该就能缓解了。3,打印时因成形原因导致摩擦片的背部有毛刺而使厚度略大于设计值。不管怎样,我还是会尽量想办法尝试把摩擦纹套再减薄一些,增加容错。
再次感谢你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