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2-3 21:1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咕咕咕咕咕咕Pro 发表于 2023-02-03 10:08
首先bk1就是个引流产物,做成那样无非是多吸引点玩水玩不下去又喜欢仿真的玩家,这么做对厂家有利是毫无疑问的,而对玩家而言呢?你看着是玩到了“合法”的仿真,你看到这东西背后的东西了吗?那个比虎逼裂还粗的上机匣真能满足你仿真的需求吗?那个小气缸真能满足软弹玩家下场打几十米的需要吗?并没有。他能成功唯一的点就是在七八百的电钢市场里开拓了348的价格,让想尝试的玩家有了低门槛的入口。玩不下去就撇一边去,不会有太多的经济损失。而厂家正是把握这一点,低价多销,反正有源源不断的人愿意尝试,尝试的人能不能玩的下去,厂家才不用考虑
厂家的行为你没法把握,但是你能把握的是你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一大帮子自己打印发射器的讨论厂家怎么走,属于是一点必要都没有
再者,我在18年就在b站关注你了,最开始是尖峰98k的双排弹匣和打印栓。我认可你做打印的能力。如何把握当下的发展方向是很重要的。
割袍断义的问题我第一句话就有解释。软弹和仿真是平行发展,没有替代关系。软能十几二十年不变保持自己的规矩而生机不减,其中并非没有原因。没有因为国内核爆引流的必要就去迎合新来的玩家。从来都是玩家守圈子的规矩,而没有圈子去想办法让玩家满意的事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年出气动的时候我就预料过水弹的结局。气动是无所谓,和电动没有本质区别。但是试探气动的成功给厂家的信号是可以再度试探jc的底线,结局也就显而易见了。当jc需要把柄的时候,玩家就是最好的韭菜
软需要几十米的射程吗 我知道是可以达到,但那得设备工具齐全手工技能点满发射器和弹药性能够高,这下场的标准是不是有点高 |
|